《茶叶科学》
茶马古道·贵州省·马岭古道(含“木桥”)
题记:“茶马古道”兴起于唐代,是以马帮骡马运输为主要方式,以茶马互市为主要特征,用茶与沿途及目的地进行马、骡、羊毛、药材等商品交换为目的的重要运输通道。本期我们主要介绍的是茶马古道·贵州省·马岭古道(含“木桥”),这段茶马古道位于兴义市马岭镇光明村那白组下那白寨与义龙新区顶效街道团结村红星组黄桷树寨交接的马岭河及两岸,这里曾经人马川流不息一派喧哗,是西南地区通往域外的一条重要经贸之路,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昔日繁华热闹的茶马古道已不复存在,但千百年来,在茶马古道上形成的茶马文化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今天,就跟随我们的小编一起走进茶马古道,与古道商旅时空来一场文化的邂逅。
秋日的午后,阳光和煦而温暖。走在茶马古道·贵州省·马岭古道,马岭河峡谷谷深流急,银瀑飞泄;古道攀崖而行,曲曲折折,望不到尽头;拾阶而上,轻触脚下一块块锃亮发光的石头,耳畔似乎听到了清悠的铃声和奔跑的马蹄声,由远而近,愈发清晰。
蜿蜒绵长的古道,由木桥连接南北,这一头通向现代化的高速公路,那一头通往茶马古道的千年历史。
“茶马古道”在中国的范围主要包括滇、藏、川三大区域,外围延伸到贵州、广西、湖南等省区,国外直接抵达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和东南亚的缅甸、越南、老挝、泰国等国家,波及南亚、西亚等地。
“茶马古道”贵州段,主要为贡茶古道之一。或从云南南部经思茅、大理、楚雄到昆明、曲靖,经平彝(富源)胜境关进入贵州,沿滇黔驿道、楚黔驿道后经湖南至京城(北京),人们将此道称为“皇家贡道”,也是商旅的通京大道;或从云南曲靖、宣慰进入贵州威宁、经赫章、毕节入四川叙永,此道为川滇黔驿道,开凿于秦汉时期,线路变化复杂;也有自毕节经瓢儿井、马路、清池后沿赤水河,经旱路或水路到内地的,商旅多行。
“茶马古道”贵州段,还包括始于南宋的买马古道。该道由广西经贵州册亨、望谟、安龙,或由兴义向南进入云南,或绕行普安再西行进入云南,经昆明再到楚雄、大理。
贵州本身出产马,是中原向边疆买马的市场之一。贵州所产马匹属西南山地型,是国内主要的马品种,定名为“贵州马”。贵州也成为“市马”的重要场所。
(茶马古道“木桥”)
明代大量需要军马,贵州为此做出了贡献。据《明实录》记载,“洪武十七年五月辛丑,定茶、盐、布匹易马之数,乌撒(按:即今贵州威宁-带)岁易马六千五百匹。马一匹,给布三十匹,或茶一百斤,盐如之。”此外,还有许多记载明清以来,马市交易在贵州很繁盛,如安顺县、关岭县的花江、贵阳市的花溪、黔西县的钟山,黔南的独山县和黔西南等均是牲畜集散市场,并以出售牛马为主,对贵州马的扩大分布起着关键的作用。由于对贵州马的需求量大,养马经济收入颇丰,大大刺激山民踊跃养马。因此,在贵州境内形成不少贩马线和牧马线等民间商道。
贵州高原,不但出产马,还出产茶。全省88个县市区有84个出产茶叶。古代贵州大部分属四川、云南管辖,所产茶叶被称为“川茶”、“滇茶”,是向“西番”购买马匹的主要物资。《明实录》有“命户部于四川、重庆、保宁三府及播州宣慰使司(按:即今贵州省遵义市大部及黔南、黔东南自治州一部),置茶仓四所贮茶,以待客商纳米中买及与西番商人易马,各设官以掌之。”等记载。出于买马的特殊需要,刺激茶叶生产的发展,贵州因此成为茶马交易的重要场所之-。
各省商人和民间马帮利用川黔滇驿道、川黔驿道、滇黔驿道、楚黔驿道、“龙场九驿”等官道和其他商道,既贩牧贵州马,又进行茶叶的采集、运输。官方则在大量收购储藏茶叶,以备易马的同时,大量收购贵州马。各省商人和民间马帮还将贵州的茶叶、药材等土特产远销外地,同时将贵州所需食盐、缯帛等源源运入,促进了商贸的发展。贵州“茶马互市”,繁荣异常。
(木桥)
茶马古道·贵州省·马岭古道(含“木桥”)段因桥得名,木桥原名“纳必”桥,后改称“纳福”桥,是清代兴义“县城至府城(安龙)之捷径”。作为茶马古道兴义段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该段古道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