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科学》
“饲草饲料调制与贮藏”是草业科学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了解该课程在草业科学中的地位、发展状况及与其他相关学科之间的关系;了解国内外饲草加工技术的进展与发展趋势;理解饲草饲料调制与贮藏的原理,掌握其主要加工与贮藏技术,并能在实际工作中应用。
随着人们对草地生态系统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深入、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国家美丽乡村建设及其习近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理念的践行[1],草业发展迎来了新机遇、新挑战[2]。“粮改饲”是农业部开展的农业改革,也是影响草业发展的又一大重要政策,主要引导种植全株青贮玉米,同时也因地制宜,在适合优质牧草种植的地区推广牧草,将粮食、经济作物的二元结构调整为粮食、经济、饲料作物的三元结构[3]。
面对国家政策的倾斜和调整,面对社会对饲草饲料加工技术的实际需求[4],高校对于“饲草饲料调制与贮藏”课程的教学必然要进行调整和加强,才能更好为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技术和人才支撑。为此,我们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草业科学专业“饲草饲料调制与贮藏”课程为例,对该课程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望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为社会培养合格的草业人才。
一、“饲草饲料调制与贮藏”教学现状
(一)课程设置
目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饲草饲料调制与贮藏”课程共包括讲课、实验和实习3个部分,课时分别为24、16和32(一周),课时的分配充分体现了该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
(二)课程内容
讲授内容主要包括该学科的发展概况、饲用植物刈割原则和刈割时期,青干草、青贮饲料、叶蛋白饲料、秸秆饲料、籽实饲料、块根块茎类饲料、水生饲料、灌木饲料、低毒牧草去毒、非常规饲料等的调制加工技术、贮藏原理与方法。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学科的最新发展趋势,在每个章节后面对相应内容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补充讲解。
实验内容主要包括青贮饲料品质感官鉴定和pH值的测定、饲草饲料中亚硝酸根离子的测定、青贮饲料中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饲料原料缓冲力的测定、氨化饲料的制作。
实习内容包括青干草的晒制、青贮饲料的制作、氨化饲料的感官鉴定、叶蛋白饲料的制作,参观企业田间青干草打捆、饲草饲料的贮藏设施和方法,参观校畜牧站青贮饲料的制作过程、青贮设施和青贮饲料的取用管理措施。
(三)教学方法
第一,授课以教师讲解+部分内容“翻转课堂”的形式进行。理论课程以教师讲授为主,但“叶蛋白饲料”的相关内容以“翻转课堂”的形式让学生参与讲解。提前一周布置任务,让学生准备,每人讲解一部分。多数学生能参与其中,课件准备充分,也有学生主动当评委,对学生讲课的优缺点进行评价。调查发现,学生对“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非常满意,每年试卷得分情况也说明学生对他们自己讲解部分的知识点掌握很好。
第二,教学方法和内容既注重实践又注重科学前沿问题。为了让学生掌握本课程的一些基本操作方法,在授课中使用了许多牧草加工过程中的图片资料和短视频,比如割草、打捆、青贮饲料制作、草捆包膜等,形象地展示饲草加工的相关技术和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为了让学生了解该课程最新的学科发展情况,每年都查阅资料,更新课件,如在青贮饲料讲授过程中,增加以苜蓿为代表的豆科植物制作青贮饲料的研究新进展。受此影响,学生在自己讲解“叶蛋白饲料”时,也查阅了叶蛋白最新的研究进展,并在课堂内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这种教学方式,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的科研思维能力。
第三,重视学生对实际问题的思考。本课程的特点是与生产实际联系紧密,学习本课程的目的也是为今后解决生产中的问题做准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的培养。为此,在实习之前,布置一些思考题和任务,每项实习完成后进行阶段性总结,有针对性地让学生去观察一些实际中经常遇见的问题,锻炼学生用课堂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在参观青贮设施时,提醒学生注意青贮渗出液的去向问题,因为渗出液如果不能很好地处理,一方面可能集聚在青贮设施的底部,导致底部饲料水分过高,青贮料发霉变质;另一方面可能本身青贮设施底部设置有一定的排水通道,将渗出液排出,保证了青贮料品质不受影响,但渗出液却易造成青贮设施周围的环境污染。在参观后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问,既可以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和参观的效果,也启发了他们对实际问题处理的思考。